【350台灣】空污加劇是錢的問題 未來金融單位該怎樣投資?

Title【350台灣】空污加劇是錢的問題 未來金融單位該怎樣投資?
Publication TypeWeb Article
Year of PublicationSubmitted
Abstract有些人可能以為,只要把錢放在銀行,那些現金都是在金庫,等著你需要時才會被使用。但其實你存的錢不會乖乖地坐在金庫等你,它們都會被用來做不同的金融運用,這是銀行等金融單位的商業模式,像是投資、放貸等,銀行便是從中收取利息來獲利,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被保險產業採用。 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們大多也都不會知道自己存的錢、繳的保費,到那裡為銀行、保險公司生財了? 那如果那些錢跑到了「不好的地方」呢?是不是間接的助長了社會問題、阻饒社會發展?這邊說的「不好的地方」指的是對社會有害的產業,向是菸草、軍火等,又或是加劇氣候變遷問題的化石燃料產業(石油、煤礦、天然氣)。如果有更多資金跑到這些產業,對於社會發展都是不利,尤其是關乎未來的氣候變遷議題,不該也不能再有更多化石燃料產業的開發,這也是撤資行動開始的原因。 民眾聚集於亞洲發展銀行會議外,要求撤資,圖片來源:350.org 定義好的金流方式──責任投資 資金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再加上企業社會責任在這世紀越來越被重視,各種責任投資相關概念、認證已陸續被建立。就定義來說,責任投資指的是作為一個有資金的個人或企業,是否能夠對自己選擇的投資負責,就像如果一個人不支持黑心商品就不會去買它,因為他對人、健康、環境等有負面影響。那以投資人的角度來說,就算能夠賺錢,也不該投資製造黑心商品的公司,能夠做到這樣的理念,就是履行責任投資,不論是個人或企業。 國際上也有各式責任投資相關的概念,像是協助投資者判斷的環境、社會及治理標準(Environmental, Social and Governance - ESG),當中從不同面向來討論投資者應該如何運用資金,包含: 1. 環境面 - 氣候變遷、資源耗竭、廢棄物與汙染、森林砍筏 2. 社會面 - 工作環境、在地居民、紛爭、健康與安全、員工關係與多元性 3. 治理面 - 高層收入、賄賂和腐敗、政治遊說與捐款、股東架構與多元性、稅務策略 又或是管理投資風險的赤道原則(Equator Principles),它協助金融單位從環境與社會面向來看投資案件(借款戶)是否符合標準、是否會為社會或環境帶來風險?目前全球已有94個金融機構橫跨37個國家加入赤道原則行列,台灣的玉山銀行、國泰世華銀行與台北富邦銀行就有加入此原則。 除了銀行外,保險業也備受監督,像是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(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- TCFD)也產出相關報告來對個全球保險單位做評比,了解他們對氣候變遷的重視與貢獻。 不論是哪一種責任投資的相關機制與概念,或多或少都提及對環境的要求,從各方面保護自然,對於氣候變遷的行動當然也必須被考量。同時,不少責任投資資產管理者與資產擁有者也選擇以撤資做為手段,將上述不好或有爭議的資產從投資組合中汰除。 金融產業撤資範例與趨勢 國際上已有出現過各式案例,以金融單位的角色撤離對化石燃料的投資,不論是個案、局部或全面。像是美國銀行Amalgamated在2016年撤資,決定將其40億美元的商用資產撤離化石燃料產業,公司認為能源轉型是重要且迫切的事,並將其反應到如何運用客戶的錢。澳洲非營利組織Market Forces調查在澳洲約130家銀行,發現有超過50家的銀行不與化石燃料產業有金融來往,並將其行為發表聲明,對股東與顧客負責。當中的Suncorp Bank更是從投資化石燃料轉為從化石燃料撤資,在2009年後宣布不再投資污染。 從保險業來看,德國安聯人壽(Allianz)在2015年便宣布改變投資準則,不再投資獲利超過30%來自挖煤的公司,也不投資使用超過30%燃煤電力的公司。安聯這麼做是為了配合巴黎協議,確保全球升溫在本世紀不超過2℃。2018年,非營利組織「資產所有者揭露計畫」(Asset Owners Disclosure Project - AODP)產出檢視保險業的氣候報告,當中選出全球前80大的保險公司,並分級他們在氣候議題上的作為,分別從最好的A級(AAA、AA、A)一路標示到最差的X級。 非營利組織 AODP對於保險業分級標準,圖片來源:AODP報告書 GOT IT COVERED? A級(先驅者):在多數項目中是處於市場前端班 B級(挑戰者):持續增加項目中 C級(學習者):開始有所行動 D級(旁觀者):有限的公開有關金融對氣候的相關風險 X級(落後者):從資料無法看出有將金融行為納入影響氣候變遷考量 台灣上榜的有富邦金控(D級)、國泰金控(D級)、中華郵政(X級),而上述提及的安聯人壽則是獲得AA級。 化石燃料撤資在國際上已越來越被重視,除了環境因素之外,經濟報酬上也漸漸變成了風險。畢竟如果減碳勢在必行,各國化石燃料相關開發案自然不會發生,也都會逐漸縮減,屆時,大量化石燃料產業資產將成為擱淺資產(stranded assets),持有化石燃料產業資產的投資人將血本無歸。 台灣金融單位化石燃料投資 除了在國際報告上可以零新看到台灣金融單位的狀況之外,350台灣整理了德國環境與人權組織Urgewald的報告,其中發現台灣也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化石燃料產業,不論是國內或國外。資料顯示在2014至2017年間,台灣31家金融單位在投資化石燃料的狀況,金融模式包括貸款、投保、股份持有與債捲持有,投資標的有國內(台電)也有國外(菲律賓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南韓、中國、印度、捷克、德國、美國、加拿大、南非)。 當中包括(依投資金額排列):中華開發金控、資本集團、永豐金控、元大金控、元富證卷、合庫金控、兆豐金控、日盛金控、富邦金控、國泰金控、玉山金控、華南金控、彰化銀行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、上海商業儲蓄銀行、宏遠證券、臺灣金控、大眾銀行、第一金控、臺灣土地銀行、板信銀行、康和證券、國票金控、國泰人壽、臺灣企銀、台新集團、陽信銀行、日盛銀行、復華證券投資信託、聯邦銀行、新光金控。這邊的資料是所收集到的資料並不是所有的資料,意思是有可能有些金融單位的化石燃料投資比上述的名次更多。 2014-2017年間投資化石燃料產業前10名的在台金融單位。整理:350台灣 上述大多的金融單位每年都產出各式的企業社會責任(CSR)報告,當中敘述公司如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,但是這份資料顯示的卻是完全相反。公司對於資金的利用、投資,並沒有真正考量到氣候變遷的風險,還是繼續大量投資於化石燃料產業,在本地外地造成碳排與空汙。甚至是已加入赤道原則的玉山銀行、國泰銀行與富邦銀行,還是繼續造成氣候風險。 值得關注的是,這些資料僅僅告訴我們部分的現況,沒上榜的也不代表沒有投資化石燃料產業,因為這些資料都是不透明的。審視資金運用、減少與撤離化石燃料產業已成國際趨勢,台灣金融產業現在不做,恐怕落後國際,在未來失去競爭力。 確保存錢、保險真的是為了未來 當知道了資金的應用對氣候變遷的影響,我們就該更謹慎的選擇我們使用的金融單位,因為我們存錢,是為了未來可以享受生活,但如果那些錢都被用在投資污染上,那個未來也不會是你想要享受的。同樣的,保險也是為了自己、甚至是家人孩子的未來福利,但如果保險金被用來投資空污,那麼孩子的福利好像也沒有被保障了。 所以,請確定你存的錢、保的險都真的是為了未來,問問銀行、看看保單,是不是有顧及資金的流向,是不是還在投資一個我們都不想要的未來,為下一代、為環境帶來傷害。
URL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15118